廣州雨水收集神器
廣州雨水收集神器
強冷空氣疊加降水,廣州在過去一周持續“飄冷雨”。除了防寒保暖,氣象部門也提醒各基層單位要抓住降水的有利時機科學蓄水,以應對未來可能再度出現的降水偏少天氣。記者2月22日走訪獲悉,廣州部分設有雨水收集罐的場所,利用近期持續降雨的機會科學蓄水,收集罐已達“滿溢”狀態。已收集的雨水,可在日后作非飲用用途,減少直接取用自來水。
利用低溫陰雨進行科學蓄水,待無雨時可用收集雨水綠化灑水
位于廣州白云湖公園西湖南隧道旁的公共衛生間,和公園內其他衛生間不太一樣,衛生間外墻腳設了兩個圓柱體的罐子。只見兩個罐子,均被一條從房檐上延伸下來的管道連接,罐子的底部有一個水龍頭。
在白云湖東湖足球場旁的辦公樓墻角處,設置了兩個長方體箱子,這兩個箱子與公共衛生間的圓柱體罐子一樣,被房檐上延伸下來的管道連接并在底部設有水龍頭。無論是圓柱體罐子還是長方體箱子,其表面均印有“建設海綿城市 共創美好家園”文字。據了解,圓柱體罐子和長方體箱子,均為雨水收集罐。
“雨水收集罐的設置,豐富了公園科學蓄水的方式。”白云湖公園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這些雨水收集罐為2021年在廣州市水務局、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等單位指導下設置的。設置了雨水收集罐的建筑,其房檐均設置了雨水通道,以便降雨來臨時雨水可沿屋頂流向房檐的雨水通道。連接房檐和雨水收集罐的排水管道,可將雨水引入罐體并收儲。扭開雨水收集罐下方的水龍頭,用水者便可使用收集而來的雨水。
“近期廣州持續低溫陰雨為大家帶來寒冷,但我們也抓住降雨較多的有利時機利用雨水收集罐科學蓄水。”白云湖公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每個長方體收集罐可收集1噸雨水,每個圓柱體收集罐可收集0.35噸雨水。記者到訪期間,罐體上方的溢流口持續有水滴出,這顯示雨水收集罐內已灌滿了雨水。
對于收集來的雨水,白云湖公園目前主要用于無雨時的綠化灑水。相比直接用自來水作園林綠化用水,雨水取于自然更接近植物的需求,用收集到的雨水進行綠化灑水可減少對自來水的使用,既滿足生態環境需求也符合當前廣州節約用水開拓非常規水源之倡導。
廣州不少地方已設置雨水收集罐,有助“海綿城市”建設
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雨水是廣州一種具有極大開發潛力的非常規水源。每年的“龍舟水”、臺風、濕冷冷空氣影響,總能為廣州帶來可觀的降水。但由于缺乏科學的蓄水方式,每年雨季時落到廣州的降水往往只能白白流走。
自2021年起,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參與指導了對白云湖公園和龍眼洞林場的雨水收集罐設置工作,廣州市水生態建設中心也帶頭在自用的辦公樓設置雨水收集罐。這一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設置,讓滴落在建筑物屋頂的雨水不再白白流走。
從收集到的雨水情況看,廣州的雨水受到的污染相對較少,水質較好,一般稍加處理即可利用。從指導設置單位的應用情況看,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沖廁所、洗車、沖洗道路、綠化灑水等用途,對“海綿城市”建設以及減少直接取用自來水均有貢獻。建議廣州各機關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科學蓄水工作,探索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和利用。